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养鱼池水要多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养鱼池水要多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养鱼池多深水位为好?
池塘时养殖鱼类栖息和生长的环境,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和生长,间接影响天然饵料生物的繁殖,两者都会影响池塘的鱼产量。
水源和水质 水是养鱼的首要条件。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溶氧量高,不含超量有毒物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的水源,加上池塘注、排水方便,这样的池塘有利于密放精养,提高水体载鱼量的鱼产量。
鱼塘深度在2-3米的时候养鱼是最好的。鱼塘不能太深,一方面会提高用水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是水深的地方容易产生厌氧菌,对水质的维持和鱼儿的健康都很不利,而且还容易缺氧。
另外鱼塘也不能太浅,不然放养的密度就会受到限制,甚至无法进行套养。
池塘养鱼的水深一般在2-3米之间,最少也要保持在1.5米左右。池塘太浅会影响鱼儿的生长,同时产量方面也会下降。而池塘太深的话,下层的光合作用比较差,而且上下层水混合比较困难,这会导致下层溶氧不足,不利于物质循环,也会降低它的生产力。
根据季节来升高和降低池塘水位,以此达到调节水温的情况。春季时,气温刚回暖,将水位降至0.7--1.2米左右,池塘水体能够接受阳光照射也升高,有利于鱼类在经过冬季后活动能力增强,食欲恢复。夏季时,在温度高的地区,要提升水位至1.8-2.2米,水变深后,池水上下层水体温度交换变慢,底层水温会维持在一个合适的、稳定的范围。
养鱼池多深的水位为好,从理论上来说,应该在1.5—2.5米之间最好,水位太浅水温不稳定,也养不了太多的鱼,水位太深下层水温太低,不利于鱼生长,而且阳光照透,缺氧。
池塘水深有何要求?
一般理想的池塘,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光照充分,水源畅通,水质肥沃,交通方便,以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并利于生产管理。具体来说,应具备如下的几方面的条件:
1、面积和水深。池塘的大小和深浅,与鱼产量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产实践证明,成鱼塘的面积以4—10亩以宜,水深最好是2—3米。鱼种塘的面积则可在5亩以下,水深1.5米左右。
2、土质和底质。鱼塘多是挖土修建而成,土质对水质的影响极大。池塘的土质以黑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养鱼后,塘底逐渐形成一层厚的淤泥,这是残剩的饲料、肥料、鱼粪和死亡的生物体等不断沉积,与池底的泥砂混合而成。池塘中有一定的淤泥,塘水容易变肥,有利于养鱼和高产。但淤泥过多会使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的死亡。因此,淤泥过多必须及时清除,以保持良好的水质。
3、水源和水质。良好的水质,要求溶氧充足,酸碱适中(PH值7—8.5),水温较好(最好25—30℃),营养盐丰富,水质较肥(水色为绿豆色、黄绿色、黄褐色和淡酱油色,透明度为25—30cm),不含有毒物质。
4、池塘的形状和方向。池塘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宽之比为2—3∶1,宽边长度为30—50米,以便于管理和拉网***。池塘的方向为东西向为宜,这样有利于延长日照时间,对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增加溶氧都有好处。池塘周围不宜有高山和高大的树木遮光挡风。
5、布局与配套。塘基不应太窄,一般应有2米以上的基面,要建筑配套的禽畜栏舍时,要求应更宽些。同时,要建设完善的排灌系统,使每口鱼塘都能独立排灌,避免串塘串灌。塘底应由灌水的一边向排水的一边倾斜,以利排干塘水。同时应考虑电源问题,以便使用增氧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鱼池水要多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鱼池水要多深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