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山南鱼池水泵设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山南鱼池水泵设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您知道老家的村名历史来历吗?
陆城村
史载,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陆逊屯兵于此,筑土城操练水师,后人乃称其地为陆城。五代后唐清泰年间,楚王马氏在陆城设王朝场;北宋淳化五年升王朝场为王朝县,在此设县署;北宋至道二年,将王朝县改名临湘县,县治仍设此,直至民国19年县治迁长安驿。
1952年设陆城镇,属临湘县第六区。次年升为县属镇。1956年属陆城乡。1958年属江南公社,1959年升为县属镇,1961年改属陆城公社,1***9年撤销镇建制。1981年恢复镇建制,属陆城公社。1984年社改乡,划归岳阳市北区(今云溪区)。
1986年改乡为镇。1996年,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1万,镇***驻陆城,辖陆城、新港2个居委会和新设、陆城、新港、香铺、泾港、钢铁6个行政村(《大典》)。19***年,面积42平方千米,总人口9924人,辖6个村、1个居委会(《岳阳年鉴》)。2004年辖陆城、新港2个居委会,新设、陆城、新港、香铺、钢铁、泾港6个村。
2015年11月30日,湖南省民政厅办公印发《湖南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岳阳市云溪区乡镇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同意道仁矶镇、陆城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陆城镇。新设立的陆城镇辖2个社区居委会(陆城、道仁矶),15个建制村(新设、陆城、新港、香铺、钢铁、泾港、洋溪湖、八里湖、大田、基隆、泗龙、滨江、丁山、柳田、沙湾),总面积112.48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镇人民***驻陆城居委会(原陆城镇人民***驻地)。
由于我们村属于陆城镇中心村,所以叫陆城村!
小时候只知道自己姓吴,不知道家乡的名字,后来人大了,上学注册需要详细籍贯方面的资料,也就渐渐地对地名有点兴趣了,我们村子的名字叫箩圹村,原来叫罗场村,以有一面积十亩地的水巧而命名,后来又考证什么形似罗筐故改了一个箩字但是到现在我对这个箩字仍产生怀凝,因为很大程度上是错了,为什么?原因是从明洪武先祖自江西徙湘时这里还没有水圹,传说只有一小滩芦苇,所以应该叫芦圹,随着时间的推移,叫来呼去,音调有变,也许就变成了今天的箩字了。我的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也就本村的事情未上百年时间,一些地名传到后代就变了形,比如几百年前我吴氏嫁了一个姑娘在本村曾家,给了两口水圹,一口为嫁妆,另一口为把赠,命名为吴嫁圹,吴把圹,而今天却成了胡赶圹,胡马圹,另外还什么扎把圹(三口圹连结一起,两站各一口很小很小的小圹)变扎板圹,如此等等,一些原来地名的成形与中国文字的成因有相似之处,其中的演变与原来地名不一致的情况仍然存在(不是全部)。总之农村地名是先辈们的就地取材而成的。
谢谢邀请!
您知道老家的村名历史的来历吗!
我来说说我的家乡镇,村,组的地名的历史及来历!
一,自然村村名的来历!我所居住的村子是以姓氐命名,叫徐村,是南宋时期公元1230年从江西筷子巷迁到此地,至今有790年的历史了,是一个古村落已有790年村史了。
徐氐一世知征是宣卅县令,迁徒到宣卅居住。
二世思珍封太令县,居姑山南大徐村,其弟思孝迁金陵封安平,七世安礼(提举)到十二世而確(进士)十三世儒到十四世万一迁到本地居住。过去在本地区是旺族,由于战乱等原因,现在只有500多口人。
二,行政村的来历,我所在的行政村以山命名,此山称之蒋山,而以蒋山为地名有较长的历史,从清代行政区划沿袭明代,实行乡,都,里制,在清咸丰年间将都改称团就有蒋山团了。
那么蒋山的来历,其实在蒋山境内没有姓蒋的,地方各家谱也找不到蒋山的来历,但在南宋时就有蒋山地名的记载了。
那么蒋山地名的由来有个历史故事,(高淳地名录)记载,唐朝未年,黄巢起义,天下大乱,宜兴有蒋氐兄弟沿胥河西行五天,来到固城湖南岸,见此地山清水秀,便看准一濒临一溪,择吉定居将此山称之蒋山。
三,所在的镇地名的来历,是一座古桥而命名,早在随开年间就有里桥了,至今算得上千年古镇了。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一直以来,农村的村庄名字都让人非常好奇,因为这些名字千奇百怪,叫什么的都有。很多人想当然的以为农村的村民都是由村名的姓而形成的,其实这个说法不太准确,的确有以姓命名的村庄,但以姓命名村庄其实是很少的一部分。比如“马固”村里的人并不姓马,甚至连一个姓马的都没有。“杨村”村里的人并不姓杨,还是一个姓杨的也没有。
所以,说村庄名是以姓而来其实是想当然。事实上,农村村庄的名字由来有很多原因,但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以历史***命名、以地貌和古迹传说命名、以历史人物命名、以姓氏来命名。
这几类命名方式涵盖了我们农村村庄命名的主要方面。
有人说你不能信口开河啊,你得说出例子和原因来。
黑嫂一直生活在农村,对于这类的民俗文化很有兴趣,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老家在农村,以前的村名叫石结松。此村旧时北通江西,南连兴宁,揭阳,是两地过往客商必经之处。因而,那时村名远播。
听老者说,之所以叫石结松,因为它有一番不凡的来历。
以前,此村村北入径不远处的路旁,长有一棵古松,遮天蔽日,硕大无比。过往客商见了都说,自己走南闯北时间亦不短,从未见过这么大的古松,因此,他们爱在树下休息,爱在树下纳凉避雨,村中有人从中也看到了商机,便在树下设摊卖茶,卖酒,卖零食,从中赚点小钱,补贴家用。但,由于树下处于坡地,有人便拾石在树的四周垒墙,中间用土填出一块空地来,一来方便摆卖,二来方便客商休息。,久而久之,人们便根据此地的特点,称此处为::石结松。从此,沿途客商一说到:石结松,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
有一年深秋,不知是谁不慎,却引起了火災,连此古松也不能幸免,此古松足足烧了一个多月,才化为灰烬!从此,路人失去了一个巨大的晴雨盖,村人失去了一个天然的生意场!时人为此莫不叹息!
俗话又说:禍不单行!
果然,在那古松火烧后不久,那路附近的石山上,却来了两只大老虎,黄昏时的一声虎啸,吓得全村闩门闭户,***心惊肉跳!凡在此过往客商个个谈虎色变,神色慌张!当时人们迷信,把老虎的出现与古松被烧联系起来,都传言古松是神树,它无故被烧,得罪了此古松神树,于是便放出老虎来报复村人!村人听了,更觉大祸临头,不知如何是好!
后来,不知是谁出的主意,在古松的烧没处建了一座庙,取名:虎子哥。意为老虎的大哥,用他来镇住老虎,使其不得伤人行凶!说也怪,从此再也不见老虎踪影。客路从此又旺了起来!
如今,这条崎岖山路已被六米宽的水泥公路代替,以前货物的流动靠人力肩挑的方式,已被现代的交通工具所代替,时代向前,这一切都今非昔比!至于那座虎子哥古庙,其原址,也早已让位于那坦坦荡荡的大公路,在路不远处,不知是谁还为此虎子哥另做了一个住处,也许,他蹲在那里看着来来去去的车辆,一定会默默地赞叹不已!
现在,虽然石结松再也没有用作村名,但是打开县记,或者旧地图,其名字都嚇然在目,可見,此地在当时客商心中的重要地位!
洛阳有什么古遗址?
隋炀帝登基不久,大胆改革,推动新政,侵犯了贵族地主特别是豪强世族——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隋炀帝感到危机重重,担心被“取而代之”。隋炀帝决定跳出“危险的”包围圈,迁都洛阳。那么,开挖大运河,就打通了帝国的“任督二脉”,全方位大大降低了新朝对关陇贵族集团的依赖,让隋炀帝从政治、经济方面也跳出了关陇贵族集团的包围圈。
隋朝是由西边的北周(核心是关中、关东地区)、东边的北齐(核心是山东地区)、南方的陈朝(核心是江南地区)这三部分组成的,隋文帝虽然用军事手段把这三部分“糅合”在一起,但是东边的山东地区、南方的江南地区一直都不太稳定。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江南就曾大规模反叛过。后来,隋炀帝当了皇帝,东边的山东地区响应汉王杨谅叛乱的地方也不少。
建都洛阳,对山东地区、江南地区有一定的安抚和震慑作用,但这种安抚和震慑作用是建立在较为快捷的人力、物力调配基础上的。当时的交通方式,水路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容量最大、速度最快的,综合效益远超其他交通方式。可见,开挖运河在军事上、政治上非常有必要。
到了隋朝,经济重心正逐渐东转南移,山东地区、江南地区都是富庶之地,特别是江南地区不仅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而且发展后劲十足,赶超之势十分明显,成为最富庶的地区指日可待。但这时,政治中心还在北方的关中和关东地区,这就需要调运山东地区、江南地区的物资以供应关中关东地区。
建都洛阳,相比长安更加接近山东地区和江南地区,调运物资要方便很多。但由于当时交通还不够便利,物流运输成本过高,使得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还不够顺畅。可见,开挖运河在经济上也十分必要。
举报
洛阳,作为国内四大古都之一,历史积淀深厚.可惜的是多数洛阳人,大多只知道龙门、白马寺、关林、天子驾六等历史遗迹。其实,在郊外,甚至在洛阳城中,还有很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只是这些人并不知道,他们来洛后,只道洛阳没剩下多少古迹可以凭吊历史了。
洛阳市区有很多古建筑,但是比较分散,除关林外规模偏小,很多都在小街上,而且***不重视宣传保护这些古建!周公庙,上清宫,下清宫,河南府文庙,山陕会馆,潞泽会馆,安乐居,关林,城隍庙,老子庙,鼓楼,文峰塔,都是在市区的!
必须承认,作为四大古都之一,相比首都北京,省会西安,南京,洛阳只是个省辖市,政治地位太低,***也没太多钱保护这些摇摇欲坠的古迹,
洛阳现存古建筑及遗址:
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白马寺
洛阳老城丽景门
洛阳孟津龙马负图寺
说起洛阳的古遗址,人们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莫过于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刘秀陵、二程故里、函谷关等赫赫有名的景区,至于其它诸多古迹遗址却鲜有寡闻,这是对古都洛阳历史的一知半解。
洛阳号称是十三朝古都,如果充分了解了洛阳的一些代表性古迹遗址,就会对洛阳的悠久历史有个清晰认识,更会对洛阳的历史厚重感肃然起敬。
那么,我们摸着洛阳城的历史脉络,总结出几个最具历史代表性的古遗址,来彰显洛阳十三朝古都形象。
在说洛阳古遗址之前,我们不得不先从古代对洛阳城的各种称呼上说起。
根据洛阳历经各历史朝代的变迁,对它的称呼也如唐诗人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中形容洛阳城的诗句,“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是的,洛阳城历经各朝代,对洛阳城的称呼可谓是年年岁岁城相似,岁岁年年名不同。
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洛阳城,历经一千五百余年的建都史,都可以从洛阳城的称呼上窥见一斑。
夏朝时期,称洛阳为斟鄩(zhen xun)。
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的夏朝,洛阳被称为斟鄩,是夏太康、仲康及帝桀的国都。今天位于洛阳偃师的二里头村,1956年考古发现的“夏都斟鄩城遗址”就是证明洛阳建都最早的遗址。
这座由是由堂、庑、庭、门等组成的规模宏大的斟鄩遗址中心殿堂,是中国最早的帝王宫殿,他决定了后来历代帝王的宫殿朝堂格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南鱼池水泵设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南鱼池水泵设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